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形成绿色低碳产业竞争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成都市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焦“双碳”目标,结合我市战略定位、发展阶段、城镇化态势、产业特征、能源结构、资源禀赋、降碳潜力等,制定《成都市碳达峰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各领域绿色低碳发展方向、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确保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
《方案》强调,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中央确立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原则,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标志性品牌,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城市格局和生态空间,推动空间结构调整,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推进空间治理低碳转型,筑牢生态安全底线。
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全生命周期提升用能效率。
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推动工业领域碳达峰,全面壮大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大力提升产业发展质效,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快建设低碳化、高效化、立体化多层次的绿色交通运输体系,推动绿色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节能低碳型交通运输工具,构建绿色高效的货物运输体系。
将绿色低碳要求贯穿城市更新和乡村振兴全过程,推广城乡绿色建管模式,加快提升建筑能效水平,推进农村用能结构低碳转型。
加快构建市场导向的碳中和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打造高能级碳中和创新平台,强化绿色低碳技术攻关和示范应用,营造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生态。
加快提升生态碳汇能力,强化生态系统固碳功能,打造青山绿道蓝网碳汇体系,推动生态价值创造性转化。
以制度政策引导各个领域科学有序安全梯次达峰,持续完善财税金融政策,加快完善市场化机制和政策制度,健全统计监测核算体系,探索开展重点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建设。
分阶段、有步骤开展“低碳—近零碳—零碳”试点,鼓励城市新区率先探索近零碳发展新路径,支持郊区新城探索“碳中和+”生态模式,推动跨区域协同减污降碳。
广泛凝聚社会共识,提升领导干部低碳发展能力,提高全民节能低碳意识,推广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重大战略决策部署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全面落实《中央、国务院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四川省碳达峰实施方案的通知》,有力有序有效做好碳达峰工作,结合成都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习生态文明思想和习总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坚持中央确立的“全国统筹、节约优先、双轮驱动、内外通畅、防范风险”原则,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方位优化空间、产业、交通和能源结构,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在资源高效利用和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之上,加快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成都,确保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坚持发展导向、绿色转型。正确处理好发展与减排的关系,深刻认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突出公园城市特点,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持续降低单位产出能源资源消耗和碳排放,探索推进降碳减排与城市发展、经济增长良性互动,加快走出一条绿色成为普遍形态的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超大城市发展新路径。
坚持系统推进、重点突破。以碳达峰、碳中和为抓手推动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加强全局统筹、战略谋划、整体推进,坚持先立后破,加强政策系统性、协同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深入推进空间、产业、交通、能源结构优化调整,以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突破带动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整体推进。
坚持双轮驱动、两手发力。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在经济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的政策导向,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大力推进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加快形成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的有效激励约束机制。
坚持稳妥有序、安全降碳。处理好减污降碳与能源安全、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粮食安全和群众正常生产生活的关系,着力化解各类风险隐患,防止运动式“减碳”,稳妥有序、循序渐进推进碳达峰行动,确保安全降碳。
“十四五”期间,全市经济绿色化低碳化循环化发展水平有效提升,能源消费结构优化取得重要突破,煤炭消费比重持续下降,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加快构建,绿色低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取得新进展,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升,绿色生活方式有效推行,有利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2%左右,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较2020年下降14%,单位地区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较2020年下降20%,绿色低碳成为城市标志性品牌,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
“十五五”期间,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取得重大进展,绿色低碳产业竞争力处于全国前列,碳中和关键核心技术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初步建立,有条件的工业领域重点行业企业达到国家能效标杆水平,绿色低碳成为城市生活风尚,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政策体系基本健全。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升至45%左右,如期实现碳达峰目标。
(一)实施规划引领全面绿色转型行动发挥规划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将绿色低碳理念贯穿公园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推动空间结构调整,构建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相适应的规划体系、城市格局和生态空间,提升人口经济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探索超大城市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特色路径。
1.强化绿色低碳发展规划引领。将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全面融入经济社会中长期规划,强化各级发展规划、国土空间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的支撑保障。加强各级各类规划间衔接协调,确保各领域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目标、发展方向、重大政策、重大工程等协调一致。
2.推进空间治理低碳转型。推进城市空间治理更加注重全域统筹、差异管控、精细集约,巩固“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总体布局,以城市功能为引领,持续做优做强中心城区、城市新区和郊区新城,实施结对联动发展,推动城市内涵发展、区域差异发展、城乡融合发展,实现城市空间布局与功能定位深度契合、人口经济与资源环境禀赋良性适配。持续优化公园城市用地结构,推动产城融合、职住平衡,不断提升城市宜居品质。实施城市精明增长战略,严格控制建设用地规模,健全增存并重长效管理机制。
3.筑牢生态安全底线。优化公园城市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坚持最严格的生态保护和耕地保护制度,开展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严格落实“三区三线”,实行“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整体保护“两山两网三环”生态本底,强化龙门山生态修复及生物多样性保护、龙泉山生态屏障和城市绿心建设,推进环城生态区土地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锚固全域发展的绿色空间底线,构建城园相融的公园城市空间形态。
牢牢把握能源转型“牛鼻子”,统筹能源安全保障与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进程,依托清洁能源大省优势,优化能源供给和消费结构,坚持推动能源供给低碳化、能源消费电气化、能源利用高效化,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4.强化清洁能源供给与安全保障。适度超前规划建设能源基础设施,构建以绿色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推进受电通道扩容,加快配电网升级换代,重点依托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输变电工程,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加快灵活调节电源建设,因地制宜建设天然气调峰电站,有序推进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推进适应大规模高比例新能源友好并网等技术创新,开展电化学储能示范。提升电力系统实时平衡和安全保供能力,构建“1+2+N”城市级虚拟电厂一体化发展格局。提然气保障能力,推动川西气田、天府气田勘探开发,逐步形成全域覆盖、稳定安全的天然气供应网络。完善郊区新城加油站分销布局,建设油库及石油批发交易中心,提升成品油储备能力。到2025年,全市天然气供应能力达到150亿立方米/年,形成天然气产能20亿立方米/年,电网安全负荷提升至2260万千瓦以上。到2030年,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达到180万千瓦,成都电网基本具备5%的尖峰负荷响应能力。
5.深化能源消费结构调整。推进减煤、控油、增电、稳气、发展新能源,不断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煤电、水泥等行业煤炭清洁化利用水平。保持石油消费增速在合理区间,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提升燃油油品利用效率,推进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替代传统燃油,力争石油消费“十五五”时期进入峰值平台期。有序引导天然气消费,推进“瓶改管”“瓶改电”,优先保障民生用气。推动城市新区和旧城改造区域开展集中供能试点。鼓励光伏、氢能、浅层地温能、生物质能等应用,推动制氢母站、液氢站、加氢站网点建。
杏彩体育app
上一篇:中国五洲工程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公开招聘公告
下一篇:新瀚新材2023年年度董事会经营评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