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中心/Product
杏彩平台官网
杏彩体育app光期能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解读
2024-03-13 04:48:01 | 来源:杏彩平台官网 作者:杏彩体育官网
光期能化:《“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解读
详情

  本订阅号所涉及的期货研究信息仅供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参考,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期货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接收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本订阅号难以设置访问权限,若给您造成不便,敬请谅解。光大期货不会因关注、收到或阅读本订阅号推送内容而视相关人员为光大期货的客户。

  现代能源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是什么?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如何有力保障我国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增强能源的供应能力,做好增量和稳住存量;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加强能源应急安全保障能力。

  如何在能源领域做好碳减排工作?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

  20世纪以来,全球变暖的趋势愈发明显,遏制气候变化逐渐成为了全球共识,已有多个国家相继宣布了在本世纪中叶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全球的能源体系也出现了深刻变革,能源发展呈现出明显的低碳化、智能化、多元化、多极化趋势。而我国要加快构建的,就是顺应世界大趋势、大方向的“现代能源体系”。习总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和中央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时,就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的第一项重点任务就是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八个字,就是现代能源体系的核心内涵。

  当前我国的能源结构仍以煤炭为主,煤炭发电量仍占我国发电总量的60%左右。但随着全球能源结构低碳化转型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的能源结构都在加速调整,多国积极发展新能源,加快化石能源清洁替代,近五年来可再生能源提供了全球新增发电量的约60%,这也将是我国能源结构未来的调整方向。

  根据《“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十三五”时期,我国能源结构持续优化,低碳转型成效显著,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9%,煤炭消费比重下降至56.8%,常规水电、风电、太阳能发电、核电装机容量分别达到3.4亿千瓦、2.8亿千瓦、2.5亿千瓦、0.5亿千瓦,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稳居世界第一。“十四五”时期是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同时能源安全保障也将进入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新阶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与能源相关的目标指标共4个,分别为: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13.5%、18%,能源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20%左右。

  根据BP统计的数据,截至2020年,我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碳排放量的比重达到了30.7%,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多的国家,其次分别是美国、印度、俄罗斯和日本,占比分别为13.8%、7.1%、4.6%和3.2%。而且,从世界主要国家单位GDP所产生的碳排放来看,发达经济体的单位GDP碳排放普遍在0.1-0.3千克/美元,而我国2019年的单位GDP碳排放为0.712千克/美元。因此,无论是从总量还是从强度上来看,我国都急需控制碳排放量。

  因此,在能源消费端,现代能源体系的建设目标便是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能源消费模式,做好增加清洁能源供应能力的“加法”和减少能源产业链碳排放的“减法”。主要着手点有三:一是要完善能耗“双控”与碳排放控制制度,严格控制能耗强度,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二是实施重点行业领域节能降碳行动;三是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

  在能源供给端,《规划》在指标设置上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发电量比重达到39%左右,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生物质发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力争2025年常规水电装机容量达到3.8亿千瓦左右,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左右。2020年,我国光伏和风电发电机装机规模仅为5亿千瓦时,相比国家提出的2030年达到12亿千瓦时的目标仍有较大差距(参考《国务院关于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的通知》),相当于10年时间市场规模至少翻一倍,行业发展仍有较为广阔的前景。

  保障安全是能源发展的首要任务。“十四五”时期我们将从战略安全、运行安全、应急安全等多个维度,加强能源综合保障能力建设。到2025年,国内能源年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6亿吨标准煤以上。能源储备体系更加完善,能源自主供给能力进一步增强。重点城市、核心区域、重要用户电力应急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规划》提出,到2035年,能源高质量发展取得决定性进展,基本建成现代能源体系。能源安全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绿色生产和消费模式广泛形成,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在2030年达到25%的基础上进一步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发电成为主体电源,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效,碳排放总量达峰后稳中有降。

  2020年底,我国原油进口依赖度高达73%,天然气进口依赖度也在40%以上,因此我国能源安全的保障问题十分紧迫。《规划》中提到,我们要强化底线思维,坚持“立足国内、补齐短板、多元保障、强化储备”的原则,以保障安全为前提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强能源自主供给能力建设,确保能源供需形势总体平稳有序。

  第一,要增强能源的供应能力,做好增量和稳住存量。“增量”即把风、光、水、核等清洁能源供应体系建设好,加快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持续扩大清洁能源供给。“存量”即发挥好煤炭、煤电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中的支撑作用,有序释放先进煤炭产能,根据发展需要合理建设支撑性、调节性的先进煤电。着力提升国内油气生产水平,力争2022年回升到2亿吨水平并较长时期稳产。天然气产量快速增长,力争2025年达到2300亿立方米以上。

  第二,要加快完善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做好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强电力和油气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建立健全煤炭储备体系,加大油气增储上产力度,重点推进地下储气库、LNG接收站等储气设施建设,提升能源供应能力弹性。到2025年,全国集约布局的储气能力达到550亿~600亿立方米,占天然气消费量的比重约13%。

  第三,要加强能源应急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煤炭、油气、电力供需预警机制,提高快速响应和能源供应快速恢复能力。

  《规划》中提到,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优先保障居民生活、现代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等用能需求。加快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推动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

  一方面,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我国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另一方面,“双碳”政策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我们需要立足于我国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因此,2021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抓好煤炭清洁高效利用,增加新能源消纳能力,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同时,《规划》中也谈到,要在“十四五”时期严格合理控制煤炭消费增长,严格控制钢铁、化工、水泥等主要用煤行业煤炭消费。

  我们认为,原料用能不纳入总量控制,有望使符合能效标杆的煤化工、大炼化新项目审批逐步正常化,政策面将推动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加快淘汰落后,鼓励优势企业做大做强。在落实“精细化”统计之后,对于使用化石能源作为生产原料的企业,其碳排放的压力有望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但是生产加工原料过程中的燃料用能的碳排放依然受到严格约束。而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意味着国家将大力鼓励、支持可再生能源行业发展,用能企业也可以通过购买可再生能源的方式提升企业能源消费总量,缓解双控压力,这都将利好绿电的发展。

  《规划》中提到要加快能源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重点加快发展风电、太阳能发电,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因地制宜开发水电和其他可再生能源,增强清洁能源供给能力。有关非化石能源的部分在前文已有介绍,在此不再赘述,下面重点介绍传统能源行业中的绿色低碳转型问题。

  在传统能源行业当中,从产生热能的效率来看,1吨石油所产生的热量等于1.4286吨标准煤和1074.14立方米天然气所产生的热量,而在产生相同热量的情况下,燃烧煤所释放的二氧化碳远高于燃烧石油和天然气所排放的二氧化碳。虽然为了实现“双碳”目标,传统石化能源行业发展进入政策低谷期。然而由于短时间内新能源并不能完全替代石化能源,而且经济的发展也会增加各个行业对传统石化能源的需求。因此想要减少碳排放,在传统能源消费结构中,就应该进一步减少煤炭消费,增加对石油和天然气的使用。

  而天然气是重要的一次能源,也是清洁能源的发展方向。天然气相比于石油和煤炭而言燃烧更完全,污染水平较低;碳饱和度和热值较高,单位热值碳排放量较低,其在全球一次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年上升,2020年占比约为25%,与煤炭接近。天然气作为高热值、低碳排放的化石能源,不仅能够替代传统能源,保证能源安全,也可以满足新型清洁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调峰调谷需求,是助力实现双碳目标、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实现途径。

  近年来,我国天然气储量和产量持续上行。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已探明可开采天然气储量为8.4万亿立方米,探明新增地质储量1.29万亿立方米。2021年,我国天然气产量为2052.6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7%,较2019年增长18.5%。2021年为全面推进十四五天然气大发展的开局之年,国内三大上游生产企业加大勘探开发力度,常规天然气与非常规天然气并举,其中非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速超过10%,常规天然气产量增长维持在5-10%左右。在双碳目标驱动下,预计2022年中国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220亿立方米,同比增长8.2%。另一方面,在碳中和碳达峰的背景下,我国“煤改气”进程加速,天然气的表观消费量也快速上升。2021年全年,我国天然气表观消费量达到3670.6亿方,同比去年和前年分别增长12.7%和21.1%,两年平均增速为10.1%。2011-2020年,我国天然气产量年均复合增速为7%,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则达到11%。

  可以看出,我国天然气产量增长长期不及需求增长,进口依赖度逐年提升并保持在40%以上。2021年,国内天然气产量较2020年增长7.7%,而消费量同比增长12.7%,我国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攀升至44.1%,高于2020年和2019年的41.5%和42.9%。其中进口增长较为迅速的主要为LNG,这主要是由于技术的成熟,LNG船运成本逐渐降低,而管道气进口量则在2019和2020年出现了负增长。LNG进口又分为现货和长协两种模式,其中现货进口由于较为灵活,其近年来增速相对长协进口也更为明显。

  但在经历了去年三季度开始持续至今的天然气价格暴涨之后,未来新增供应潜力或将转移至管道气。2021年,我国共进口天然气12135.5万吨,同比增长19.9%。其中LNG进口量占比65%,较2020年同期占比下降1.1%;管道气进口量占比35%。进口管道气价格优势明显叠加中俄东线供应增加,导致去年管道气进口整体呈现增长的态势。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天然气长输管道总里程近8.3万千米。我国目前已建、在建和规划新建的中俄东线、中俄西线、中亚A-D线、中缅管道等全部建成投产后,将增加我国进口能力至1650亿立方米/年。此外,我国LNG终端配套设施也在逐步推进。2020年,我国已建成并投运22座LNG接收。


杏彩体育app 上一篇:“大变局”之下我国核燃料产业如何应对? 下一篇:3月1日天元智能涨停分析: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氢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