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粤港澳大湾区是世界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产业基础扎实、体系完备。在“制造业当家”战略背景下,加快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成为湾区不少城市提升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避免经济“脱实向虚”的重要方式。
广州市天河区在“十四五”规划中首次将现代都市工业纳入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广州市会副主任、天河区委陈加猛在今年的广州市高质量发展大会上表示,天河正处于转型发展、竞位争先的关键时期,必须做好产业发展提能级、优结构“两篇文章”,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牢牢扛起经济大区挑大梁的责任。
作为广州的经济大区、创新强区、城市客厅,天河是广州高质量发展主阵地和动力源:经济总量连续17年全市第一,高企、科技型中小企业超5000家,“独角兽”“未来独角兽”等创新企业45家,数量均位于全市前列,创新动能持续增强。
一直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天河,如今正以紧抓新一轮科技和粤港澳大湾区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抢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高点。寸土寸金的天河,能发展怎么样的工业?如何解决产业空间问题?如何实现千亿级产业集群的目标?南都高质量发展大调研首场聚焦天河,多方走访企业代表、政府部门、专家学者,探寻一线城市中心城区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的破题之道。
粤港澳大湾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劲的区域之一。今年2月18日,是《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五周年。在天河区的“十四五”规划中,现代都市工业首次被列为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如何更好地发展现代都市工业,进一步提升现代都市工业发展能级,为天河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有专家指出,烙印着“科创基因”“创新基因”的天河发展都市工业潜力巨大,另一方面,天河在积极探索与港澳联动创新,不断“引进”大湾区科创力量。对于打造“入园上楼”,专家建议,天河区需构筑孪生、创新、集群和交往四维产业空间,形成协同产业生态。
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天河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工业,加快建设2112工园,积极推动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企业“入园上楼”,有效增强第二产业支撑作用。
拓展现代都市工业集聚发展空间,天河拟打造新型工业化天河样板。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二级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认为,打造产业集群空间,更多是作为创新空间的延伸,“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为空间的生产实践。集群是专业化的知识、技能、基础设施和支持性产业在提高生产效率方面作用的表现。产业集群空间内的政、产、学、研、用、金之间的协同而形成的产业生态,能够增强区城竞争优势,具有协网创新空间的表征。”张振刚指出,天河先天条件优越,在产业、人才、科研平台、区位等方面独占鳌头,发展都市工业天河蓄势待发。
“small is beautiful。”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系教授林江如此形容现代都市工业的发展。在发展现代都市工业的新趋势下,大型工厂逐渐减少,“小而美”的现代都市工业园如雨后春笋,越来越热闹。
“现代都市工业在城市发展,但受限于寸金尺土,它以产品生产制造作为主体,以各种资源作为基础,同时又有创新要素介入。更重要的是,这个生产还和居民的生活息息相关。”林江表示,现代都市工业在中心城区,环保、轻型、低耗,高附加值,它追求的是人和自然的和谐发展。
一直以来,天河是现代服务业强区,同时也是科创强区。强大的现代服务业与现代都市工业如何相互融合,互相促进?林江举例,“像燕塘这样的广州本土品牌,从广州起家,后来业务扩展至整个广东,现在产品更是卖到了全国。但传统奶食品保质期短,所以时间非常重要,配送等都非常讲究。我们可以利用人工智能体系,简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甚至在销售环节,跟踪产品在全球的路径……这些在过去,都不是制造业企业的优势,如今人工智能作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迎来飞跃式发展,我们可以借助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来帮助这些传统企业进入新的领域,提高竞争力。
高技术、高附加值制造企业“入园上楼”带有准入门槛高、科技属性强的特性。“入园上楼”首先是生产制造智能化的体现,必须要信息技术、智能智造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满足入园上楼的要求,同时,入园上楼也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减少企业的运营成本。
瞄准人工智能产业,广州辰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辰创科技”)目前规划建设广州人工智能产业基地,主要服务于公司高端智能产品以及低空经济、卫星互联网、脑机结合等未来产业产品的生产制造。“入园上楼,有利于产业链的快速形成,助推辰创科技与产业链上下游优秀企业加密交流与合作,促进信息、技术和资源的共享,促进产业链发展。”辰创科技联合创始人、董事、副总经理曹祥元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入园上楼”后,他们更关注政府后续的扶持政策。针对率先入局的创新企业,曹祥元认为,希望政府制定鼓励创新、支持高科技产业发展的政策,如提供低成本的工业用地、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措施,以减轻企业的经济负担,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其次,新兴产业、未来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高层次人才的支撑,期望政府能加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引进和激励力度。
2023年,天河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898.45亿元,增长3.7%,占全区GDP比重29%,同比提升0.4个百分点。其中,轨道交通、新材料与精细化工、生物医药与健康分别增长13.5%、6.6%、4.4%。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实现增加值1454.51亿元,增长4.9%,占GDP比重22.2%,同比提升0.7个百分点。
在张振刚看来,“数字经济”是天河都市工业发展的一大方向,他提到了一个“数字孪生”概念。数字孪生是指,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和数据,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并充分利用两者的双向交互反馈、迭代运行,对实体空间的全生命周期运行进行感知、诊断、预测、控制和优化,进而实现实体与虚拟空间共享智慧与协同发展的过程。
“天河要结合自身优势,构筑孪生、创新、集群和交往四维产业空间,通过数字孪生赋能千行百业,促进产业发展。未来5到10年,以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为核心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将会持续地赋能天河的制造业产业高质量发展,催生和涌现出新的新质生产力。”张振刚指出,广州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具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可通过政务、商务服务的智能化改革,健全产业服务与管理体系,引导传统车全配套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智能汽车产业集群。
在粤港澳大湾区,新质生产力率先“起跑”,未来还将持续“快跑”。面向高质量发展,天河狠抓新质生产力,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势能,不断加快将港澳的科创力量“引进来”。
作为拥有全市最多港澳青年创业孵化载体、最多港澳青年企业的区,天河近年来积极探索与港澳联动创新,例如每年安排100万元支持天河区的“港澳青年之家”建设,为港澳青年在天河创新创业提供“一对一”全链条需求对接服务。近年来,在天河,无数港澳青年在此开启创新创业追梦之旅,双创企业在此扎根、发展壮大。
大力培育发展现代都市工业,推动新兴产业“强”起来,未来政府应如何更好地服务企业?曹祥元称,强化创新驱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是关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产品。同时,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提升传统产业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曹祥元表示,深化产融合作,政府以创投思维和风险投资模式为产业发展提供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新兴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同时,鼓励企业利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扩大直接融资比重,为产业发展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
杏彩体育app
上一篇:兰州新区加强保护修复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
下一篇:解锁功能型生态皮革科技密码 ——记陕西科技大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