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体,党的二十大报告鲜明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继2023年省委、省政府把工业经济作为“头号工程”后,今年山东再次将工业经济列为“头号工程”。
2月6日,山东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聚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的意见》公布,要求“深化实施工业经济头号工程”,并列出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行动。
就在这春季奋发的时节,近期从山东省委、省长周乃翔到副省长周立伟、陈平、邓云峰等多位省部级领导深入济南、东营、济宁、聊城等市调研督导工业经济稳增长工作。
过去一年,山东立足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在“头号工程”上全力以赴,加力提速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先进制造业“2023突破提升年”行动,积极推进新型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超前布局建设未来产业,提速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
数据彰显山东发展质效——2023年,山东生产总值为92069亿元,比上年增长6.0%。分产业看,第二产业增速为三产中最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1%。41个行业大类中,33个行业实现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增速均超过10%。
当然,对山东而言,加力工业经济高质量产生的效果,不仅仅是工业经济整体规模的更进一步,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比重首次超过五成,同样印证着山东工业经济的质量成色向优。
作为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和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工业经济的越发向好,为山东经济整体增长提供“压舱石”兜底,山东也为全国稳经济大盘做出了贡献。
除了青岛、潍坊市外,2023年得益于工业经济支撑有力,重点行业拉动明显,东营市全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7%,工业营收突破万亿元大关,这是东营市工业发展的里程碑时刻,也是山东工业大市争先进位的缩影。
今年,东营将加快石化、橡胶轮胎、石油装备等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新能源、新材料、“新三样”等新兴产业集群集聚发展,持续强化创新驱动、数字赋能,攻坚突破“四新”经济和数字经济,努力培育更多新质生产力,加快新型工业化。
如果再把城市工业营收进行细分,万亿之城“潜力”城市还有烟台、滨州、济南、临沂等市,工业营收均突破8000亿元大关。
去年,烟台GDP历史性跨过万亿元,跻身“万亿俱乐部”城市,支撑烟台发展跃升的核心产业正是工业。
过去一年,烟台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7%,分别高于全国、全省7.1和4.6个百分点,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突破9700亿元,产销衔接持续优化,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位居全省第1位。
特别是,近年来,烟台“四新”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10%,目前,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超过60%,实现了老工业城市的转型升级、传统产业的蝶变跨越。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硬道理。滨州以“大开放、大改革、大发展,决战决胜2024”的工作主线,持续推动品质滨州建设向前跃进,并聚力工业规模总量提升,在产值倍增上加力提效。
外界对滨州今年的工业发展预期十分看好——在高端铝业、精细化工、智能纺织、食品加工、畜牧水产既有五大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不断转型升级的基础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迅速晋级“千亿”,实现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由“五”向“六”的跨越,滨州向外界展示了其产业发展实力。
省会济南,在推动新型工业化方面正蹚出一条可行路来——2023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创“十三五”以来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跨越新的千亿级台阶,突破9000亿元;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2.4%,居全省第1位,工业投资同比增长25.4%,居全省前列。
济南的新型工业化建设高度重视工业和信息化高质量发展,并充分调动科技创新优势,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一组数据可见济南的有为——去年,济南规模以上和优质企业方阵持续壮大,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专精特新、瞪羚、单项冠军、独角兽等优质企业总量达到5818家,新增和总量均居全省第1位。
以工业万亿营收城市数量的变动激起工业澎湃活力,这对山东而言影响深远——作为工业大省,山东拥有41个工业大类,有许多全国行业第一,工业扛大梁,能让山东挺起“硬脊梁”。
眼下,山东工业大市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有条不紊,潜力城市正化潜力为动力助力发展跃升,临沂则以前所未有的“锐气”冲击万亿之城。
早在2022年,临沂便吹响了向工业强市进军的“集结号”,临沂市委任刚在市第十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实施先进工业强市战略,让工业成为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
2023年,临沂市委、市政府立足发展阶段,着眼高质量发展前景,确立实现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战略目标,并制定印发了《临沂市工业“量质齐升、两年万亿”行动方案(2023—2024年)》。
今年1月31日,临沂市市长张宝亮在作临沂市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2024年将全力冲刺“工业万亿”,加快打造“临沂版”现代化产业体系。
不负期待,临沂工业也显现出了强劲动力,2022年其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7000亿元,增长10%,2023年规上工业总产值更是突破8000亿元,增长9.4%,居全省第1位。
结合2024年重点工作来看,临沂将坚定入局未来产业,包括前瞻布局人工智能、合成生物、人形机器人、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在应用场景构建、人才引育、产融合作等方面积极探索,打造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产业创新生态,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等。
淄博同样是山东乃至全国的工业大市,也是我国近代工业发轫地之一,这里诞生了全国第一个铝工业基地、全国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厂、第一条煤烧日用陶瓷隧道窑……
此前,淄博无论是工业营收还是工业产值一直处于山东各城市前列,典型代表即2011年,淄博规上工业产值规模逼近万亿规模,达到9567.30亿元,距离万亿元大关只差“临门一脚”。
不过,伴随着资源枯竭、产业转型以及环保压力增大,淄博开启了“蝶变升级”,在对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同时,着力壮大“四强”产业(新材料、智能装备、新医药、电子信息)能级。目前,淄博“四强”产业增加值占比达到54.1%,对工业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正在重塑自身在工业领域的荣光。
说一千,道一万,在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力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当下,工业大市为山东推动“头号工程”更进一步提供了基本盘,但汇聚更多的城市合力,能让山东的工业动能更加澎湃……
杏彩体育app
上一篇:大连市再添14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下一篇:德企投资青岛:下一站更精彩